1、主題報告專家張如安(寧波大學教授,題目《寧波宗譜的開發(fā)利用》)勵雙杰(上海圖書館中國家譜特約研究員,題目《家譜的價值在于利用》)方交良(浙東(舟山)家譜研究中心特聘專家、浙江方氏聯誼會副秘書長,題目《橋梁——以寧波、舟山兩地方氏修譜為例》)陳一青(常州清硯譜社負責人,題目《新修家譜的常見形式——以…
胡埭有山有水,獨具魅力。我是土生土長的胡埭人,先后在鎮(zhèn)黨政辦和宣傳辦工作。退休后,受政府委托,負責新版《胡埭鎮(zhèn)志》編纂工作,與文史結下了不解之緣。早在上世紀80年代,從《胡埭鄉(xiāng)志》上獲悉,胡埭原屬富安鄉(xiāng),先輩奚文軒曾撰寫過一本《富安鄉(xiāng)志》,共28卷,13.5萬字,邑人賈道曾審訂,在原稿本上作46條批注。由于戰(zhàn)亂…
無錫崇寧路小婁巷街區(qū),近代一連出了三名中科院院士:王序、王迅、王選。三人同出自無錫嘉樂堂王氏。北宋年間本支太原王氏(始祖王晉)后裔,為避北方戰(zhàn)亂,南遷江東浙江,定居紹興府嵊縣。元朝元貞二年(1296)遷錫始祖王異(又名思裘)自紹興嵊縣遷居無錫,距今已七百多年。世居無錫蓮蓉湖地區(qū),錫城北門外江陰巷,大河池沿岸一帶…
石塘橋石塘橋,原名廣濟橋。宋嘉定年間,由僧月堂化緣,并建三橋,名“廣濟”、“保慶”、“惠安”。長廣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元朝末年,無錫守將莫天佑為阻擋明兵的進攻,拆毀了石塘橋。明軍塞湖追趕,結果造成湖水泛濫成災,危害兩岸百姓。后來,莫天佑兵敗,只得收拾殘兵,由長廣溪,經吳塘門,入太湖,逃往浙江去了。明…
驛道上的顧家事北門運河黃埠墩畔古驛道是一條貫通常州、蘇州的官塘大道。據史載,宋初,無錫設有太平、南門、北門三驛。元、明建有遞鋪和驛館,黃埠墩即九個遞鋪之一。傳遞公文,清制增設六百里加急遞傳軍情,都往返于這條古驛道。雖然驛道通運繁忙,但礙于當時條件,路基都是泥土堆砌而成,經風雨侵蝕,常易倒塌,河港缺少橋…
在錫北古運河西岸有蓉湖莊,已有470多年歷史了。那里不僅有路名、社區(qū)名、車站名,還有近期建成的雄偉的蓉湖大橋,更使這塊地盤名聞遐邇。美景花園 不知誰造為啥這里要叫蓉湖莊?據史料,古時這里確有一個莊園叫“蓉湖莊”?!跺a山景物略》和《惠山記續(xù)編》都有記載:文曰:“蓉湖莊,出寺塘涇,舟行去惠山里許。清波繞門,煙…
“天地君親師”,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排在最前的還是祠堂里供奉的牌位。傳統(tǒng)社會逢年過節(jié)祭祀天地,喬居必先遷祖宗,連家具擺設也須注意不能沖了神牌。中國人的家庭觀念揮之不去。祠堂,是中國宗族組織的中心,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中心。根據學術界的研究,自明清始,尤其是以嘉靖“大禮議”事件為轉折,以祠堂為中…
《武進地名錄》第465頁:“宋咸淳志中已名橫林,其含義,清道光志中解釋為今運河北有橫林,去縣二十七里,與山(注:指橫山)遙望。若有林木。故名橫林”。似不恰切。今據韓區(qū)《趙氏宗譜》所載,較合情理,譜稱:宋太祖趙匡胤長子魏王德昭第十一世孫,高郵州錄事孟堙,元泰定間(1324-1328)升安徽司法,辭原職返臨安(今杭州),途…
祠堂,又稱宗祠,祠室,家廟,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tǒng),是家族的圣殿。中國悠久歷史的象征與標志。放眼中國,每一個角落都有它的身影。細看常州這片悠久的吳文化圣地,更是不難發(fā)覺其深厚的祠堂文化。從皇室到平民-----------中國宗祠的歷史底蘊中國古代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最能體現這種等級差距的是對祖先的祭祀上。宗祠…
無錫在古代出過4位名垂青史的宰相。他們是:在唐會昌年間任尚書右仆射門下侍郎的著名“憫農”詩人李紳(772-846);宋建炎元年任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的抗金名相李綱(1083-1140);分別在清雍正年間任文華殿大學士、乾隆年間任文淵閣大學士的治黃專家、父子宰相嵇曾筠(1670-173 9)和嵇璜(1711-1794)。據地方文獻資料,惠山頭茅峰…
Copyright © 清硯譜社 備案號:蘇ICP備15057863號-2
技術支持:認證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