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錫北古運河西岸有蓉湖莊,已有470多年歷史了。那里不僅有路名、社區(qū)名、車站名,還有近期建成的雄偉的蓉湖大橋,更使這塊地盤名聞遐邇。
美景花園 不知誰造
為啥這里要叫蓉湖莊?據(jù)史料,古時這里確有一個莊園叫“蓉湖莊”?!跺a山景物略》和《惠山記續(xù)編》都有記載:文曰:“蓉湖莊,出寺塘涇,舟行去惠山里許。清波繞門,煙深樹密,回廊曲檻,奇石林立,為名人布置?!薄皯{高眺望,山色撩人,遠水帆檣,橫塘燈火,悉集案幾,園林之勝。實無踰此?!本吧鑼懙膲蛎?,但最后都不知莊園主人姓名。這也為我們后代,直至今日對蓉湖莊的歷史古今布下了謎陣。
追溯歷史 圍湖而成
蓉湖莊地區(qū),這里原為古芙蓉湖的一部分。煙波浩淼。楚國春申君黃歇,因封地江東,這里由他管轄,所以他治理過芙蓉湖,立“無錫塘”。后經(jīng)宋元明清歷代治水,引水入江。上筑溧陽東壩,
下開江陰黃田港,圍湖為田,芙蓉湖因而大為縮小。不過這蓉湖莊地域仍是一片水網(wǎng),直至惠山腳。明嘉靖年間,當(dāng)時名士王穉登,途徑無錫,夜泊三里橋接官亭,記述當(dāng)時情景是:“該地為田十九,然巨浸仍到惠山趾。中秋,錫人為游,輕棹載嬋娟出,絲竹之聲盈耳”。今蓮蓉橋附近原有“游山船浜”,那里過去多妓院,停有游船,供人雇用載客出游。
園主姓名 源出賀詩
這么美麗的蓉湖莊園,真的就不知園主姓名嗎?不!后經(jīng)筆者考察,發(fā)現(xiàn)無錫歷史名人顧可久一首“蓉湖莊”詩。
但見寫景,未見詩題,也覺察不出什么。這后又在古籍中發(fā)現(xiàn)顧可久詩的原文,是首賀詩。其詩題,赫然點出了園主人姓名,是顧可久胞兄顧可立。
顧可久,字與新,號洞陽。明嘉靖間著名諫官。他一諫南巡,再諫大禮而二受廷杖。其直聲譽滿鄉(xiāng)里。他胞兄顧可立,字與中,號十峯。恩貢生,明嘉靖庚子(1540)人,直隸霸州同知(官名)。他因淡漠功名,無意為官,自愿告歸鄉(xiāng)里。不久,在蓉湖之浜,建造了一座面積不大的莊園,因地處蓉湖邊,而取名“蓉湖莊”。幾百年來,也成了該地的地名。
莊園建成 賀詩顯名
顧可立建立的蓉湖莊,雖“花天茵地”,“盡得園林之美”,但不同于其他園林的是:“以石取勝”,很有個性。
園內(nèi)景點,有清音閣、別過檻、步閑廊、湖上草堂。此外,其獨特的風(fēng)景是樹立眾多石峯。計有九峯,均面對惠山九峰,
而自稱第十峯,號十峯山人。就連蓉湖莊園的大門,不朝南而向西,面惠山而開,更顯得他朝山的虔誠。
明嘉靖甲辰(1544)新園落成。胞弟顧可久作賀詩,《題十峯兄蓉湖莊四絕句》:“我兄高躅良寡儔,別駕皇州不肯留;封還檄書旋舊里,即向山陰結(jié)隱丘。榆柳山溪環(huán)舍匝,芙蓉湖水繞門流;清幽自識陶潛宅,高曠從知謝眺樓。玲瓏池上清風(fēng)閣,窈窕溪邊明月峰;弋雁釣魚咸取足,揮弦覆局盡從容。傍開竹院綠云合,靚構(gòu)蘭芳翠靄深;村中綠酒朋來酌, 肘后丹經(jīng)侯至尊。”
顧可立收到其胞弟的賀詩后,即按來詩的原韻作答詩。再次表明其棄官歸隱的決心。
《答與新弟題蓉湖莊四絕句,即次其韻》:“皋鶴終非鳧雁儔,秋風(fēng)肯為稻梁留;須知不憶鱸魚膾,自抱清琴臥舊丘。欲采芙蓉不自由,芙蓉湖水繞階流;門前終日無人到,只與青山共一樓。龍頭龍尾屬群公,忝我湖山又一峰;借問游人都不識,朝霞暮靄若為容。近郊近郭即山林,人境吾虞不解深;風(fēng)自掩門云自鎖,飛嬉鷗鷺共相尋?!边@一賀一答,
園主人的姓名就再清楚不過了。
莊園雖湮 遺址仍在
蓉湖莊古址是由于地處寬闊的蓉湖邊而得名。而寬闊的蓉湖是因古芙蓉湖湮縮而成。由于大運河穿過蓉湖,這里也成為一段未經(jīng)人工開挖而圍成的大運河。它水面遼闊。成了能停泊眾多官船的接官亭(也叫北碼頭)和大米市中的唯一能滿載米豆不需上堆棧就可停泊湖面待售的良港。
現(xiàn)在這個蓉湖莊那里去了?是否傳說中因開新運河而沉入河底?經(jīng)考察曰,否!沉入新運河的是唐保謙的私人花園,解放后政府辟為“蓉湖公園”。而古蓉湖莊舊址,應(yīng)在《康熙縣志》所載“東與迎潮館相望”,即今接官亭對岸的李家浜。地貌依舊,盡可開發(fā)作為旅游景點,為當(dāng)今所用。
(選自第6期《顧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