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蔣氏,我國百家大姓列第四十三位。遍布川、蘇、浙、湘等省,以四川為第一大省。常州姓氏列第九位。常州市區(qū)冠蔣字地名者達一百二十多處。蔣姓人口密度之高,有『江南無二蔣,無蔣不成村』之說。
受姓始祖伯齡公,周公姬旦第三子,受封蔣鄉(xiāng)(今河南淮濱縣期思鎮(zhèn))。后滅于鄭,子孫遂以封地為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郡望樂安(今山東青州市)。西漢遠祖兗州刺史蔣詡,字元卿,拒仕王莽,退隱故里,竹下開三徑,高風亮節(jié)聞于世,『三徑堂』名由來如此。四世祖東漢大將軍蔣橫,討赤眉有功,封九江逡遒侯,遭讒被害,后平反,封其九子為侯。第八子默,封云陽侯,居滆東宜興柯山。第九子澄,封亭侯,居滆西湖墅里,(今宜興官林鎮(zhèn)都山蔣家村)。
澄公為江南始祖,亦為本宗始祖,子孫遍布全國。民國總統(tǒng)蔣介石氏亦系其后裔,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七日曾來宜興都山祭拜澄公祖墓。
蔣氏顯于漢,盛于唐宋,名人輩出,以迄于今。《江蘇人物志》列十八人,《江蘇藝文志·常州卷》列五十六人。武進歷代蔣姓進士四十三名,列姓氏第十位,可見蔣氏人文之盛。以常州(州、府、市所屬轄縣武進、無錫、宜興、江陰、金壇)為范圍,有唐禮部尚書蔣乂,其五子:係、伸、偕、仙、佶,均為賢臣名相,宜興舊有『五賢祠』。宋吏部侍郎蔣堂、文學家蔣防,龍圖閣大學士、追封魏國公、蔣穎叔字之奇,均為宜興人;宋御史中丞兼侍讀學士蔣猷,金壇人;宋嘉定狀元、刑部侍郎蔣重珍,無錫人;明萬歷進士書法家蔣如奇,宜興人;清書法家蔣衡,金壇人;晚清詞人蔣春霖,江陰人。民國著名教育家蔣維喬,武進人。
本宗始遷祖阜成公,于明洪武年間遷武進城南二十余里滆湖之東長廗村,以村巷長而得名,后以諧音改廗為隊,稱長隊村,今為蘆西村委,原屬蘆家巷鄉(xiāng),今屬牛塘鎮(zhèn)所轄。阜成公后裔分遷五支,均在附近十里左右范圍內。
清咸豐洪楊之亂,村莊被焚,死傷離散者不計其數(shù)。咸豐元年辛亥所創(chuàng)修之譜牒被毀,惟族賢夢芳公僅存片帙之微,以是于光緒四年戊寅得以續(xù)修。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三修,民國二十年辛未四修,今為五修,失修已八十多年矣。
當今改革開放,經(jīng)濟繁榮,社會和諧,盛世修譜之風起矣。族賢審時度勢,奮起組織續(xù)修委員會,主任蔣志中,副主任蔣榮清、蔣中槐,主編蔣惠中,協(xié)編岳朝清。于二○一一年秋啟動,并有塘落村族賢蔣漢榮提供珍藏舊譜七卷,蒲塘村族賢蔣仕根提供舊譜全套十二卷,得以順利開展采訪工作,功德無量。歷經(jīng)一年,即將玉成。今續(xù)修委員會請序于余,余雖年萬邁,興趣所至,樂而為之。
余以為當今續(xù)修,界于新舊兩種不同社會制度之間,如何繼承與銜接,缺乏經(jīng)驗,沒有范本,認識淡化,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出現(xiàn)一些不倫不類、新舊夾雜、體例混亂、文字錯訛等現(xiàn)象,亦屬正常,不必苛求。但應注意:
第一,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大方向,貫徹中共十八大精神,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針,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人民道德素質,促進社會文明和社會和諧,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目的。
第二,由于歷史原因,失修年久,本屆續(xù)修屬于搶救性質,舊譜內容不加修改、不標點,有錯訛可另附注釋,全部繼承,以供研究。
第三,堅持創(chuàng)新發(fā)展,舊譜不動,新譜另起爐灶。要有包容性,體現(xiàn)多元化、人性化;尊重自主權,保護隱私權。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繼往開來,譜牒才有生命力,為新時代新社會服務。
因此,新譜必須反映三大特色:(一)時代特色?,F(xiàn)在是信息化、數(shù)字化時代,應重視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反映滄桑巨變。族人所居從聚族而居的姓氏村落向五方雜居的新型社區(qū)推進發(fā)展。家庭模式,從封建大家庭向夫妻小家庭發(fā)展,出現(xiàn)單親家庭、空巢家庭、留守家庭。婚姻制度從封建婚姻演變成自主婚姻、法定婚姻、事實婚姻、AA制、丁克族等。姓氏可自主選擇,以戶口登記機關認定為準。特別是八○后、九○后獨生子女結婚,非娶非嫁非贅,法律上權利義務雙方平等。男女雙方都可以掛線。生活方式,從貧窮落后向環(huán)保、綠色、低碳、科學化現(xiàn)代水平提升。應以大量調查資料、數(shù)據(jù)、照相圖片,反映時代特色,或稱『滄桑編』。
(二)地方特色。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做到血緣與地緣、親情與鄉(xiāng)情、家譜與村志三結合。記載族人所居村落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包括學校、祠堂、廟宇、遺址古跡、風俗人情、生產生活方式;舊式農具、用具、生活用品、灶頭、毛坑即將消失,應攝影入譜。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可作典型調查,進行對比。特別是住宅、高檔用品,如轎車、筆記本電腦、新式手機、攝像機等等。應盡量挖掘收錄文獻資料如古代田契、戶口簿、證書、光榮證等等??闪小多l(xiāng)情編》、《文獻編》。
(三)宗族特色?!簲?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族中精英,如好干部、企業(yè)家、道德模范、優(yōu)秀少兒,好人好事,取其光彩亮點,以當代語體文,或詩歌、或散文、或回憶,改革古代『傳』、『序』僵化呆板形式。充實人物活動內容,可稱『人物春秋編』或
『人物風采編』。
總之,當代修譜必須創(chuàng)新發(fā)展,方能真正成為『平民史冊』、『百科全書』,才具有生命力、具有現(xiàn)實價值和歷史價值,方能與國史、方志共存互補,互為輝映;成為雅俗共賞、老少皆宜之家族史料、通俗讀物,真正成為人們的精神美食。
以長隊為始遷地的蔣氏宗譜續(xù)修工程,圓滿完成,將為常州市譜牒文化事業(yè)增光添彩,可喜可賀,特為之序,并祝全體蔣氏族人團結奮進,再鑄輝煌。
公元二〇一二年歲次壬辰冬至大吉
八五叟吳之光謹撰
【注】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武進譜牒文化研究會會長,原武進地方志辦副主任、《武進縣志》總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