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朋友、新朋友,上午大家好!
首先,對江頭村周氏宗親和企業(yè)界的朋友們,為會議提供良好的條件,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2011年即將過去,新年又要來臨,在這新舊交替之際,我們沉痛地送走了一位譜牒界的老朋友老戰(zhàn)友馮仁坤先生,我撰就一副挽聯(lián)總結(jié)了他的一生,并表達了我們對老朋友的敬意!
海內(nèi)存知己,勤勞一世,堪為吾儕表率;
云間飄嗣音,忠厚畢生,實乃群眾楷模。
關(guān)于祠堂文化,比起前幾年,有星火燎原之勢。2011年第11期《橫山文化》有“芙蓉盛開祠堂花”一文,幾乎村村有祠?,F(xiàn)在不是“芙蓉”一地,而是“陽湖大地盛開祠堂花”。任何事物,一陰一陽,盛極必衰。因為無序發(fā)展,自發(fā)行為,亂象叢生,不但建筑形制不規(guī)范,甚至有開三門的,也有雕花門樓式的,廟不像廟,祠堂不像祠堂,白墻頭或青灰墻頭,失去江南粉墻黛瓦馬頭墻之點的地方特色,甚至仿造宮殿式的,怪象百出。這涉及方方面面,觸及各方利益及有關(guān)法律法令及規(guī)范條例。所以,談點關(guān)于祠堂文化的個人看法,供大家參考。
關(guān)于祠堂,起源甚早,始于皇家,春秋就有太廟。后來,將相大臣及士大夫、朝廷命官有權(quán)建祠祭始祖。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以后,始及“庶民百姓”。清代逐漸普及民間,江南特別興盛,尤其皖南。百姓祠堂,也只有四五百年歷史。
祠堂里的牌位也不是隨便進入,要有功名,封贈,或向官府買虛銜,神主牌位還要請有功名的大人“點主”,缺一點用硃筆點上。并非像今天遍地開花,一哄而上,張三李四,阿毛阿狗,都可買個牌位,失去了祭祖的意義。清末民初,盛宣懷在上海開辦南洋公學(交大前身),鄒區(qū)鄉(xiāng)的謝姓青年考取,畢業(yè)回鄉(xiāng),榮耀之極,稱“洋舉人”。羅墅灣謝氏大宗祠大開祠堂正門,迎其高、曾、祖三代祖先牌位(從家堂請下)用樂隊迎入祠堂,請“洋舉人”父子主祭,父為子貴,平地青云,儀式隆重。現(xiàn)在是拜金主義,并非拜的祖宗。涉及政策及管理方面的諸多問題如:
一、涉及土地國策。寸金寸地,土地越來越少越金貴,政策也越來越緊,沒有“土地權(quán)證”,打官司打不贏。不是“文保單位”,誰來保護你?
二、利用與管理,是個大難題。
(一)建祠容易管理難。因為是宗族公產(chǎn),族人都有份,都有話語權(quán),說空話的人多,干實事的人少。大眼望小眼,公家事難辦。歷來祠堂財產(chǎn)、田產(chǎn)被侵吞的多,矛盾重重,大魚吃小魚,弱肉強食。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輝煌時間短,沒落時間長。
(二)活人為死人爭牌位,變成安息堂。祠堂歷來為祭祀祖宗的地方,祖宗的定義隨著朝代、區(qū)域的差異而有不同,是紀念祖功宗德之所。古代以始祖、始遷祖、分支祖三類祭祀?,F(xiàn)在某些宗祠創(chuàng)新,凡是亡人都可進祠,不問其功德,二千元一個牌位,賣牌位入祠,祖先祠變成了族人的安息堂,失去了祠堂的意義。過去祠堂往往把祖先的大名作為祠名。如殷薛張氏宗祠稱“南軒公祠”簡稱“南軒祠”,南軒公張栻辦過城南書院,又稱“城南祠”,賦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意義,祠堂變成安息堂,古人今人混雜一起,還有什么歷史文化意義呢?
(三)活人和死人爭牌位,人鬼混亂。據(jù)說有的祠堂出現(xiàn)為當今活人(長輩或本人)立“延生牌位”,也就是“長生牌位”。佛教道教有,儒家也有。那是為了紀念“功勞蓋世”、“萬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如靖江市有紀念岳飛抗金之戰(zhàn)的“生祠”,今為生祠鎮(zhèn)。立生祠的畢竟少之又少。千萬避免“人鬼混亂”,不倫不類,遺笑后代。
(四)變相老年活動室,吃茶搓麻將,“小來來”。祠堂在村中,吃吃茶,看看書報,買個電視機,看看電視,增加人氣,未嘗不可。千萬不要變成賭博場所,吸煙場所,麻將劈拍,煙霧騰騰,污染環(huán)境,影響治安。失去祠堂的莊重歷史意義。
(五)長期空關(guān)房,“挑挑”黃鼠狼。春秋兩祭,長期關(guān)門大吉。天井中雜草叢生,成為小動物的樂園,難免黃鼠狼入侵。
(六)文保單位,正常管理。有宗親聯(lián)誼會或祠堂管理委員會組織,有管理經(jīng)費、管理人員,建立管理責任制。平時做好清潔衛(wèi)生、安全消防,接待來訪等工作,春秋兩祭以及組織外出參訪活動等等。
今后怎么辦?提出如下建議:
(一)健全管理組織,可稱祠堂管理委員會,也可與宗親聯(lián)誼會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確定專人管理,籌集常年管理經(jīng)費,建立專人專職管理制度。
(二)充實文化內(nèi)涵,陳列祖先功德事跡、祖訓(xùn)家規(guī)、尋根訪祖經(jīng)過及圖片、書畫展覽、文物陳列、族人模范先進事跡,可以一年更新一次,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傳統(tǒng)文化學習基地。有條件的話可以與有關(guān)中小學校聯(lián)合舉行暑期夏令營活動,把祖先功德編成故事,進行講故事比賽等等,讓少年兒童薰染儒家文化。
(三)走出去、請進來,加強內(nèi)外聯(lián)誼活動。有些祠堂毗連,如梧岡張氏、姚氏兩家祠堂同時重建,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也可以與外村外鎮(zhèn)外區(qū)外姓的宗祠交流聯(lián)誼活動。學習好的,避免錯的。要有鑒別力,千萬別見好樣學好樣,見壞樣學壞樣。全國文保單位,省、市級文保單位的祠堂,在城里有瞿家祠堂(秋日故居)、唐氏宗祠(荊川公園)、橫林西蓋趙氏宗祠、梅里張氏宗祠、盧莊徐氏宗祠等等,各有特色,可以取長補短。
總之,集思廣益,要把祠堂文化與譜牒文化齊頭并進,辦成有常州地方特色,也成為常州地方文化的一張名片,成為常州地方文化中與譜牒文化并駕齊驅(qū)、同等輝煌的“并蒂奇葩姐妹花”,在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花園里燦爛綻放,增光添彩!
最后,謹祝全體朋友們、嘉賓們,今年豐收碩果累累,龍年鴻運一路飛升!謝謝大家,謝謝周氏族賢!
作者:吳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