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澄清我們吳氏的根源和系統(tǒng)的文獻是洪武三十年(1397)松隱堂公諱卓真撰寫的吳氏三十世系圖。其次是建文三年(1401),明典書公諱光廷首繪的族圖及由其次子完成的族圖跋。
在這個最早闡明吳氏根源的三十世系圖,不僅將武惠公諱瞻奉為鼻祖,歷數(shù)他的24世孫中,諱賢輔(海州君)、諱賢佐(同福君)、諱賢弼(寶城君)等三兄弟賢能大才,還將第一次弄清自己籍貫的所有吳氏全部收錄其中。與此相比,族圖跋則只闡明了將諱仁裕奉為始祖的海州吳氏京派。
雖然沒有誰能夠知道閉口不言萬劫之神秘的遠祖?zhèn)兊膩須v,但粗略一看吳氏三十世系,越是往上,越有好多地方出現(xiàn)明顯的瑕疵,不禁惶恐與痛心。接著,再看族圖跋,(典書公)說:但只吳氏系統(tǒng),其自然爻數(shù)也不至于此;職銜與名諱遺漏之處;系統(tǒng)之來歷也應到一家,詳詳細細好好考究一番再寫。看來,沒有那樣子做,只是草草寫就發(fā)表了。就此幾點來看,就是說明了族圖不是一個完整的文獻。再說,盡管當時已經(jīng)有了籍貫制度,但不說是海州吳氏系統(tǒng),而說成是總括吳氏的系統(tǒng),從這點來看,真不知道典書公的本意在哪里,不禁郁悶不已。重復一遍,典書公也好,舍人公也好,不說與同福、寶城等其他貫派的“根源不同”,而是說“一脈相通”。再來看看其后萬歷庚子年(1600)諱希文公所書族圖記中說:舍人公感嘆說,盡管已經(jīng)明確諱仁裕為始祖,然而是從遠祖哪一代傳下來的卻不得而知。從這句話的意思,分明有仁裕公之前的先系存在。再有,希文公說,仁裕公是其十三代先祖。希文公是中宗己亥(1539)閏7月25日出生,按一代25年計算,往上推算13代,始祖公的出生年代推定為1190年左右。更為重要的是,(希文公)曾經(jīng)說過我們家門曾經(jīng)出過王后與王妃,這就是指在吳氏三十世系圖中闡明的多憐君之女莊和王后以及她的兒子惠宗王,這說明(希文公)是接受吳氏三十世系圖的。無論如何,即使從《三國》《史記》里關于公元8年原州太守吳起公、高麗史里關于公元870年的吳多憐的記載來看,吳氏始源考,三十世系是靠譜的。事實上不可能不是那樣。如上所述介紹了三位先輩的文字。吳氏三十世系圖和族圖跋、族圖記之間肯定有函數(shù)關系。希望海州吳氏的統(tǒng)合結束之后,好好參照三位先輩的文字借以推進我國吳氏的大統(tǒng)合。真心祈愿海州吳氏的統(tǒng)合早日成功祈愿我們吳氏門中的無窮發(fā)展。(趙少云譯)
作者:吳永煥(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