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湖北馬氏研究院院長馬延光來電告訴我:湖北境內(nèi)的宜昌市北門有一支無錫馬氏的后裔,他們稱是無錫馬氏馬世奇的后代,現(xiàn)急著尋找祖根。知道這一情況后,我的心中十分的撲朔迷離。自從研究家譜以來,從未在譜本中發(fā)現(xiàn)有馬氏后裔遷往宜昌的,帶著這個疑問,我陷入了深思。第二天宜昌馬氏宗親馬沙娜打來電話,說他們是明朝馬世奇的后代,他處尊馬世奇為一世祖。根據(jù)歷代口頭傳說,宜昌馬氏小主馬忠是明朝馬世奇的兒子,在大明江山面臨破碎時由義仆胡玉珊帶領(lǐng),從京城避難至湖北宜昌的。她要我承認(rèn)他處馬氏是無錫馬氏的后代。然而,無錫譜本上馬世奇只有三個兒子,并且都有出處,叫我如何來承認(rèn)這三個以外的宜昌馬忠呢?
同年十月,在河北省邯鄲市召開“第五屆世界馬氏懇親大會”,我出席了這次盛會。報到的第一天,同來參加會議的宜昌馬氏宗親馬沙娜十分急迫的找到我,與我講述了宜昌馬氏遷徏發(fā)展的概況,并再一次要我承認(rèn)他們是無錫馬氏的后裔。然而,這不是僅憑我的口頭承諾就能決定的事,這是要經(jīng)過嚴(yán)謹(jǐn)反復(fù)的考證、并要有可靠的文字依據(jù)才能定論的。我給她講明了這個道理,并給了她從家中帶去的有關(guān)馬世奇家族的資料,答應(yīng)回?zé)o錫后針對這個問題加以重點研究。
會議以后,宜昌方面寄來了從公元2002年就著手整理的家譜擬稿,及民國年間馬永先的手抄家譜復(fù)印件,從中知道宜昌北門馬氏的繁衍生息過程,但他們只知道馬士(世)奇是廣東象州人(因口頭誤傳),有價值的線索就是馬世奇和有關(guān)他的殉國章節(jié),如何才能確定馬忠是馬世奇的兒子,這是擺在我面前的重大課題,想到宜昌馬氏諄諄尋根情,他們急切的心情,焦慮的眼神,增強了我?guī)椭麄冞B上無錫譜的信心。我將光緒二十八年所修的錫山馬氏統(tǒng)譜卷一至卷六作為重點,經(jīng)過近一星期的努力,功夫不負(fù)有心人,在卷三中有馬世奇殉國難前寫給兒子的信中看出了端疑,在他對兒子的稱謂上有所突破,無錫譜載:長子瑜早夭,次子壬玉、三子丙玉。而他在信中稱壬玉為三兒、稱丙玉為五兒。顯而易見,馬世奇養(yǎng)了五個兒子,從二地譜本看,都載錄了世奇公的四個兒子,另一個兒子也就是宜昌譜本中所提及的流落在河南的那一個,從而佐證了世奇公生養(yǎng)五個兒子的事實。隨后,我又將馬忠的排行、而流落河南兒子的排行分別考證清楚。確定宜昌馬忠是馬世奇的四子,流落河南的是二子,消息傳到宜昌。宜昌馬氏歡欣鼓舞,三百多年的懸案,今朝成為過去,宜昌馬氏連上無錫馬氏的譜本,以后一連串的動作,經(jīng)過二年多的采寫、編輯、溝通、修改、成稿,終于于2012年3月付梓。
只是這次所修譜本與以往一般家譜有所不同,原則上不印刷家譜,(只少量印刷一部分),本著宜昌馬氏的共同心愿,馬氏資源共享,改刻光盤,送達宜昌、荊門、重慶、昆明等各圖書館,上網(wǎng)傳送宜昌各馬氏族人。宜昌馬氏新譜的誕生,包含著宜昌馬氏宗親的辛勤工作和無錫馬氏的積極配合,它給族人提供了真實的歷史資料,給后輩留下了珍貴的人文檔案,這是宜昌馬氏家族中的喜事,也是無錫馬氏大家庭中的大喜事。
作者:馬淼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