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始見于東周中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在王姓繁衍傳承的各個時期,不斷有影響的望族出現,三槐王氏便是其中之一。五代末年的某一天,大名莘縣人王祜親手在庭中種植了三棵槐樹,并預言:“吾之后,必有當三公者?!逼浜?,他的次子王旦果然官至宰相,位居三公之首,而且子孫繁衍,顯赫光榮,成為宋代一大貴族。因有這般傳…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譜。譜牒,就是家族檔案。進而成為民族的記憶,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有的歷史文獻,也是人類進步文明的基本體現。家譜和國史、方志共同構成了研究華夏文明的重要文獻來源,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當今,國泰民安、政通人和。民間正興起一股尋根問祖的文化熱潮,續(xù)修家譜的人數呈爆發(fā)性增長。這股熱潮標志著人們…
姓氏,是最早確定異姓婚姻的基本因素。它又逐步影響著其他各種社會關系。而姓氏對聯(lián)亦是對聯(lián)大觀園中一個特殊的品種。其人文底蘊豐厚,無論是歷史知識、典故,還是創(chuàng)作技巧、文學意境,都大大地值得廣大楹聯(lián)愛好者學習和借鑒。如過去某地住著兩姓,一姓朱,一姓項。一年,姓朱的蓋了祠堂,祠堂門口就懸掛著這樣一副對聯(lián):兩朝…
經過過如剛先生與江蘇無錫過氏文化研究會的反復考證,確認了明朝洪武調衛(wèi)時期來到永勝屯駐的過氏先祖來自江蘇無錫。2014年4月11日,江蘇無錫過氏文化研究會將一套《江蘇無錫過氏合集宗譜》捐贈給中國永勝·云南邊屯文化博物館。這部著作共73冊,收入了包括永勝過氏在內的全國過氏各分支派系的譜牒,記錄了過氏上千年的延續(xù)和發(fā)…
最近十年來,江南一帶,許多家族重新注意到自己的家譜;尤其蘇常二府,也就是今天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各地,已經出現相當多的族譜重修,或者有類似的講述自己家族的過去歷史的著作。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朱君炳國會長等鄉(xiāng)長們提倡譜學,編成本書;六十多年來,在所謂去“四舊”的風氣之下,譜學淪喪;現在有此復活,倒也是一個…
近日,一本刻于清道光21年的《真修寶卷》出現常州坊間。據專家鑒定,這是常州市目前發(fā)現的最早的一本刻印本寶卷,對于常州的道德教育、文化史及方言文化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該寶卷是收藏者朱炳國從南京一地攤上淘來。這本寶卷,印自當年繁華商業(yè)區(qū)的私人書店。年代久遠,《真修寶卷》紙張已經發(fā)黃發(fā)脆,好幾頁都有殘缺?!?/p>
“紹興的家譜文化真的非常深厚,不僅數量眾多且名人輩出,目前家譜館已收錄177個姓氏的家譜(宗譜)3326種,今后讀者可來此查閱家譜,同時家譜館接受民間家譜的捐贈和個人珍貴家譜的寄存?!苯裉焐衔?,紹興家譜館在紹興圖書館內正式開館,作為全國首個地市級家譜館,它將成為紹興民間家譜征集、整理、研究、保存工作的重要基地…
作為中華宗族文化的重要體現,家譜記載了家族的世系表譜,古代編修家譜尤其流行邀請當時與族中有名望者的同門、下屬或弟子參與編寫譜序、墓志銘等。9月1日,遠在北京的柳哲先生與本報取得聯(lián)系,介紹了日前他從徐術佳提供的《錫山徐氏宗譜》翻拍照片中發(fā)現了署名為柳宗元寫的《懿王像贊》,而從其字體、文風等方面考證,他認為…
在中華民族的眾多姓氏中,壯姓是稀有的姓氏,著名的《百家姓》中不見其蹤影,因而鮮為人知。然而在我們丹陽,就有壯氏家族存在,還誕生了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更為難得的是,丹陽壯氏后人手頭還保存著一部完整的家譜。昨日,記者見到了彌足珍貴的民國版《壯氏族譜》。這部《壯氏族譜》共16冊,宣紙線裝本,保存完好。據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边@出自北宋學者周敦頤《愛蓮說》。記者日前獲悉,周敦頤和溧陽部分周家同宗。天目湖鎮(zhèn)張家園村村民周云龍拿出了一套百年族譜,上面記載周敦頤是他們的祖先。 這套族譜共有十多冊,其中一冊是光緒年間的手抄本。史料記載,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謚號元公,是北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學術…
Copyright © 清硯譜社 備案號:蘇ICP備15057863號-2
技術支持:認證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