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陂橋(后改稱為江溪橋)蔣巷上和堰下,有一支朱氏族群。他們的先祖是宋朝紫陽朱熹,無錫始祖是朱枋(字伯通)與朱果(字伯實)。朱枋和朱果均系朱熹次子朱埜三世孫,為避元季之亂(約一二七四年)自安徽婺源一肩風(fēng)雨、千里星霜遷居無錫梅村與鴨城橋。之后子孫繁衍、瓜瓞綿綿。至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已發(fā)展壯大為十大支、二百五十二小支。其中,朱果(伯實公派)鴨城橋三房支則遷居江陂橋蔣巷上和堰下,開枝散葉,一縷香火相傳承至今也。
近幾年,江溪橋蔣巷上朱氏后裔,續(xù)修宗譜之聲漸起,意愿日益強烈。最近在熱心族人的努力和關(guān)心下,終于見之于行動。然這次續(xù)修聽彝堂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新修紫陽朱氏宗譜實為不易。多年來,修宗譜往往被人視為封建迷信的一種表現(xiàn),故修譜之事長期被人們所遺忘。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后期,改革開放以來,續(xù)修宗譜之事重新被人們所關(guān)注。然錫城朱氏支脈眾多,散而居之,廣聯(lián)甚難,且志異同不一,難以會聚共商,故只得近支議修局部宗譜。
今日譜成,上可慰先祖,下可對子孫。是朱氏族人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賀。今成譜三卷二冊,采用宣紙仿古裝幀,古色古香。相信可以留待子孫后人珍藏,再續(xù)宗譜,把朱氏先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傳與后人。讓子孫能真切感受到先人的智慧,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源流部分摘自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