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錫山馬氏由來已久,遷錫時間都在六、七百年乃至近八百年,所屬錫山馬氏家族,共有六大支:即虹橋支、九里涇支、大石橋支、延征鄉(xiāng)支、青陽支、漕湟涇支。舊時越十三縣。即錫金、武陽、宜、荊、江、靖、常、昭、長、元、吳等,此十三縣者,馬氏所繼遷也。
自2003年掀起修譜以來,分別有延祥鄉(xiāng)支、大石橋支、漕湟涇支等馬氏人積極行動,修成支譜。兄弟支系的修譜行動,激起青陽支壙下橋宗親馬祥虎的修譜熱情。2013年初,他在工作之余聯(lián)系上我,說明要想續(xù)修自己的家譜,但苦于無門,青陽支塘下橋他于2004年已去發(fā)動過,由于諸多原因未果。有人主動聯(lián)系我,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我當即答應幫助。隨后,我將光緒二十八年所修卷十一(青陽支譜)去祠堂文化研究會復印裝訂成冊,擇日驅車前去,落實修譜事宜,會同馬祥虎收集馬氏后人資料,修譜工作進展順利。以后,隨著續(xù)修工作的深入,我多次光顧塘下橋,配合查找祖脈祖根,按戶落實宗親所處位置,經塘下橋宗親的多方配合,和眾多企業(yè)家的熱情支持,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新譜于2014年9月印制完成。
青陽支馬氏壙下橋分支是志興公長子榮甫公之后裔,根據老譜記載:是第十七世吉慶公在兵災后遷往塘湖橋大住基村居住。他生有三個兒子,錦堂、賡堂、蓉堂。直傳世至今,現(xiàn)稱塘下橋。
10月3日艷陽高照,壙下橋的馬氏宗親聚集于馬永章家的大門前,慶賀新家譜的發(fā)放,在炮竹聲中,由馬祥虎將新譜按戶按門發(fā)放至宗親的手中,宗親們拿著屬于自己家族的新譜高興異常,紛紛表示要研究家譜,認真看看自己的身世由來。大家一致表示要到惠山古鎮(zhèn)看看自己家族新修的祠堂,以表達對祖先的崇敬之情,宗親們分乘二輛汽車赴古鎮(zhèn)。他們頗有興致地觀看了無錫市政府為馬氏家族新建的馬文肅公祠堂及關刀河畔的馬貞女碑,又分別在馬文肅公祠堂前及古鎮(zhèn)合影留念。
續(xù)修家譜,將分散的宗親團結在以祠堂文化為主的家族周圍。從始祖——扶風馬氏——遷錫始祖——自己家庭,一目了然。一個馬氏的家族,在無錫地區(qū)開枝散葉,傳承繁衍,隨著一個個支譜的修輯,我想未修宗譜之馬氏,一定會隨大潮而動迎頭跟上。
(作者系無錫馬氏延祥鄉(xiāng)支泰伯派南廟橋分支二十四世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