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宗嘉定戊寅(1218年),陸氏山陰支第五十四世子遹公(詩人陸游第七子)授溧陽縣令,其嗣子立基,素負(fù)治劇之才,且識陰陽五行風(fēng)水之術(shù),從行溧陽輔政。子遹公見溧陽民風(fēng)淳厚,初命立基卜居于戈旗姚巷。
縣事之暇,立基隨子遹公周覽溧陽形勝時,則見屋處兩山之陽,土脈深厚,重巒疊嶂,煙霞蔚起,民風(fēng)厚樸,謂子孫可以胥宇。則由金莊徙居。土名為其里,改曰金淵陸笪、號陸笪支;鑿井引泉,曰大井。立基公為始遷溧陽陸笪第一世祖,經(jīng)宋、元、明、清、民國,今已歷近八百余年。
一、立基公分立五十余支
立基公四十七歲得長子慶五(興孫),五十四歲得次子慶十五(壽孫),六十歲得三子慶十九。子孫原分居于陸笪后牌、中牌和前牌,先后建成后祠、中祠和前祠,三祖祠宏偉,子孫綿綿,先后分出五十支。
興孫公長子茂一公有子秀一、秀二、秀三、秀四。秀一公應(yīng)詔,秀一公體貌雄偉,智慮深長,以功授右衛(wèi)千牛,歷勛再授右衛(wèi)參領(lǐng),受知于嚴(yán)江路總管,進(jìn)階鎮(zhèn)撫將軍。傳稱,秀一公治軍“法嚴(yán)而政和,軍民咸樂,有羊叔子之風(fēng)”。
秀一公長子賢三公,有子謙一、謙二、謙三、謙五、謙七;謙七公有子旺一、旺二、旺三、旺四;旺一公有子成一、成二、成四、成六;成一有子忠、恕、懋、惠、德、本全;個個子孫綿綿,興旺發(fā)達(dá),秀一公系先后立15支。
1、謙一公,徙居金沙萬安頭神堂村、溧陽戴埠橫澗、七塘頭、湯家橋東陵村、立陸笪支分謙一公支;
2、謙三公,原居陸笪、姜下店、小星洼、立陸笪支謙三公支;
3、謙五公,原居陸笪、西吳、立陸笪支分謙五公支;
4、成一公,原居江笪里、馬家莊、虞家邊、立陸笪支分成一公支;
5、成四公,原居陸笪、楊笪、南圩里、益家村、嘯文村、馬家莊、虞家邊、立陸笪支分成四公支;
6、忠公,原居陶莊、宜興湖東后城村,立陸笪支分忠公支(亦稱陶莊支);
7、恕公,原居?xùn)|聞,立陸笪支分恕分支;
8、懋公,原居雷笪里、姜下店、上莊、下店、大圩里、東聞,立陸笪支分懋公支(即本生公支);
9、惠公,由陳笪里徙居澗北里,立陸笪支分惠公支;
10、德公,原居陳笪里、姜下店、西吳、茅蓬里、浪圩里、花關(guān)村、殷家村、大家莊、大家山、下楊灣、建平府、東聞,立陸笪支分德公支;
11、本全公,原居陳笪里、陶莊,立陸笪支分本全公支;
12、旺二公,徙居溧水荊山口,立陸笪支分旺二公支;
13、遜一公,原居溧水荊山口,建平府,立陸笪公分遜一公支;
14、成五公,原居江笪里、馬家莊、虞家邊,立陸笪支分成五公支;
15、成十公,原居新店頭、東馬、陳笪里,立陸笪支分成十公支。
秀三公系先后立四支:
16、賢二公,原居溧陽城東,立陸笪支分城東支;
17、嘗公,原葑埭,立陸笪支分嘗公支;
18、昶公,原居壩里陸家村、張挺圩、竹簀橋江家村、平橋楊莊、周墅、羅莊、河頭橋、立陸笪支分昶公支;
19、恩公,原居麓上,立陸笪支分恩公支。
立基公次子慶十五公,其長子從一公,有子南一、南二(祝子)、南三、南五、南六、南七。南一公有子康一、康二、康四、康十六、康十八,令嗣蔚起,子孫綿綿,遂獨立立支。
康二公長子常二,常二公長子用二,用二公之子師文公長子瓚徙居西圩,次子瓊徙居王灣;常二公次子用四,用四公之子師斌,贅儲莊許氏??刀映N澹N骞佑闷?,用七公之子師旭徙成陳笪;四子用八公之子師斌留居陸笪??刀盗⑽逯В?/div>
20、瓚公,徙居西圩,立陸笪支分西圩支;
21、瓊公,徙居王灣,立陸笪支分王灣支;
22、師斌公,贅居儲莊,立陸笪支分儲莊支;
23、師旭公,原居陳笪里,立陸笪支分陳笪支;
24、師本公,原居陸笪里,立陸笪支分中祠陸笪支。
康四公次子勛公有子文清,文清公嗣子云巖,云巖公嗣子自成;康四公四子方公有子箕、箴、鑰、筌、第;箕公之子鎮(zhèn),鎮(zhèn)公有子昂、暹、晟、旵(名佐)、明(名佑)??邓墓盗⒕胖В?/div>
25、康四公,原居陸笪里,立陸笪支分康四公支;
26、自成公,原居華家圩,立陸笪支分自成公支;
27、昂公,原居下宅里,立陸笪支分昂公支;
28、晟公,原居陸笪里、南徐,立陸笪支分晟公支;
29、佐公,原居上莊、下莊、后周,立陸笪支分佐公支;
30、佑公,原居金沙東周,立陸笪支分佑公支;
31、箴公,立陸笪支分箴公支,至六十七世后失去聯(lián)系,后人留在云南繁衍發(fā)展;
32、筌公,原居巷西,立陸笪支分筌公支;
33、第公,原居劉莊、丹陽市珥陵太子廟安山村,立陸笪支分第公支。
康十六公次子琪九,琪九公長子文德,文德公之子師恩,師恩公之子榮,康十六公系立一支。
34、榮公,原居南京、東王廟、宜興等地,立陸笪支分榮公支。
南三公有子康七、康十、康十四,其中只有康十四公之子成富、成俊的后裔傳今。
成富公長子宗繼公,徙居邵笪;次子宗儀公有子軫、輿、轂、軏、軾、轍、輅;轍公有子瞻、晅、曦、爵、曉;曦公有子儒、仕、偉;輅公有子曮、晏、昇。宗儀公后裔濟(jì)濟(jì),孟庭綿綿,康十四公、成富公系立十三支:
35、宗繼公,原居邵笪,立陸笪支分邵笪支;
36、軫公,原居馬場里,立陸笪支分軫公支;
37、輿公,原居白楊里,立陸笪支分輿公支;
38、轂公,原居姐家莊、金壇唐王,立陸笪支分轂公支;
39、軏公,原居南莊,立陸笪支分軏公支;
40、曕公,原居金莊,立陸笪支分曕公支。
41、晅公,原居金莊,立陸笪支分晅公支。
42、儒公,原居陸笪里,大南莊、小南莊、后莊頭、虞家邊,立陸笪支分儒公支。
43、仕公,原居陸笪里、下大田、立陸笪支分仕公支。
44、偉公,原居后莊頭,立陸笪支分偉公支。
45、曮公,原居姐家莊、陸笪里、立陸笪支分曮公支。
46、晏公,原居陸笪里、小南莊、鮑莊、立陸笪支分晏公支。
47、昇公,原居羅笪里、陸笪里,馬家莊,立陸笪支分昇公支。
成俊公次子昣,昣公四子崇玘,崇玘公之子晫,康十四公、成俊公系立一支。
48、晫公,原居南京江寧索墅石塘頭,立陸笪公分晫公支。
南二公、康六公也在前祠之列,立一支。康六公三子敦八,明洪武初以賢良征仕青州刺史,臨政治理公平,齊民咸服。敦八公之子克惠,克惠公長子立成,立成之子暹公。
49、暹公,原居金沙呂家山,立陸笪支暹公支。
南五公也在前祠之列,其子康十一,康十一之子學(xué)二,學(xué)二公次子山二,山二公次子永能,永能公次子暄,南五公,康十一系立一支。
50、暄公,原居陸笪里、前葛村、溧城鎮(zhèn)唐家村、南田舍,立陸笪支分暄公支。
陸笪支三祠共立支派五十支,除溧陽外,子孫徙居金壇、溧水、宜興、句容、江寧、丹陽、常州、無錫等地,遠(yuǎn)則安徽、北京、上海、石家莊、貴州等地;數(shù)百年來子孫們維持宗情,克承先業(yè),惟耕惟讀,文則名儒林立,武則高第云連;子孫雖散住各地,莫不循循有規(guī)矩,仁風(fēng)厚俗,四方仰之,已歷溧陽望族三十余代,溧陽陸笪亦是我陸氏遷徙肇基之地望也。
二、洪楊之亂,劫難深重
太平天國是我國歷史上所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即洪楊之亂,是指在清咸豐庚申至同治癸亥(即公元1860年至1863年)太平軍占領(lǐng)溧陽期間所造成的災(zāi)難。
據(jù)老譜記載,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我溧陽陸笪支三祠五十分支,生活在洪楊之亂時間的族人,共計三千五百一十八位,其中有三千一百八十一位在洪楊之亂中被害、被擄或因動亂而卒葬失考。其中五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四百七十九位、十六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三百一十人、丁莊人員二千二百二十一位。被擄一百七十一位,而幸存者只有三百三十七位,其中許許多多婦女殉節(jié)、殉難或為邱墟;逃過劫難的男性族人不到十分之一。
并直接造成謙五公支、忠公支、惠公支、本全公支、榮公支、軫公支、軏公支、自成公支、偉公支等十支失傳。
老譜中有許多記載:“咸豐庚申(1860)至同治甲子(1864),髪逆犯境,兵燹迭遭,武者遭斬首,丁壯被擄,不屈者遇害,彌多婦女抱節(jié)不污殉難。”其慘景:“邨居零落,頹垣破瓦,人丁零星,鰥寡孤獨,孤魄凄凄,正是:‘游魂渺渺黑藤山下!白楊樹前誰復(fù)吊?’‘邨居兮零落,人丁兮稀少,屋宇雖存,墻垣盡破,田園雖在,荊棘叢生。’‘生民涂炭,十不存一焉。’無數(shù)忠義所激,矢不與賊共戴天,我溧陽陸氏獨多且烈。”
有的一家三代十四口人生活在洪楊之亂時期,竟然死去了十二口人,只有兩個孫子逃過劫難。
成四公支達(dá)富公在太平軍擾攘?xí)r,一家八口人全部殉難。有的在逃難途中東逃西躲,途中遇見太平軍仍逃脫不了死亡的威脅,在雪亮芒刃向頭上斫下,血流被面,而身已橫臥亂尸堆中。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這樣造成陸笪支陸氏族人的“人口懸崖”,其罪魁禍?zhǔn)资翘杰姟?/div>
三、子孫濟(jì)濟(jì),累歷可名
陸笪陸氏始祖陸立基是陸游之孫,溧陽縣令陸子遹之侄,陸立基隨叔來溧,游瓦屋山,羨秀麗山水,遂卜居陸笪,至今亦近800余載。傳承二十八代,子孫繼繼承承,昌熾日盛,已立五十余支,分布蘇南九市縣,從立基先祖起至1931年正月底,陸笪公共有族人一萬九千五百零九位,至2008年單溧陽竹簀鎮(zhèn)陸氏族就有1876人。
陸笪陸氏均官宦后裔,其祖先或避戰(zhàn)亂,或慕山水在境內(nèi)擇里而居,世族繁衍。陸氏受家教“惟耕惟讀”的啟迪,族人學(xué)有所成,累代可名,據(jù)不完全、不重復(fù)統(tǒng)計,其中有邑庠生150名、郡庠生和貢生37名、太學(xué)生91名、進(jìn)士4名。
任官的有州刺史、府知事、州同、禮部儒士、宣德郎、文林郎等一批文官。
武官有鎮(zhèn)撫將軍;功升錦衣衛(wèi)本衛(wèi)冠帶總旗;指揮使等,以及校尉、錦衣衛(wèi)旗校、千總第一批武官、從立基五十世至七十八世間共有五十六位封爵。
憶往昔,我陸笪支族史輝煌,激勵今人奮發(fā)向上;看今朝,祖國改革開放,經(jīng)濟(jì)騰飛,我陸笪支后昆與時俱進(jìn),人才輩出,莘莘學(xué)子,在各行各業(yè)的佼佼者不乏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