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家譜文獻中心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專藏中國地方志和家譜文獻的學術服務機構,成立于1990年4月。其中地方志的收藏冠于全國,舉世聞名。本中心收藏古舊方志6, 300余種120, 000余冊; 1949年后新編方志3, 300余種, 6, 000余冊;并藏有大量的方志學論著、地方史料參考書及地方志縮微膠片和舊志的標點、校注本,藏書品種和數(shù)量均為…
1月31日,錫北鎮(zhèn)錢北新民村會議室,人頭濟濟,錫劇聲聲,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西沿涇錢家巷家譜頒發(fā)儀式正在這里舉行。到會的有錢氏宗親、以及無錫錢镠研究會、無錫市圖書館、市譜牒研究會、市祠堂文化研究會代表約200人。錢家巷的錢氏是吳越王錢鏐后裔。錢家巷的始祖先為錢氏二十六世孫,約于1705年遷徙來西沿涇,已有300多…
俗話說,盛世修譜。2010 年1 月2日上午,位于錢橋老街的顧氏宗祠內擠滿了人,除了興沖沖趕來的錢橋顧氏族人,還有周邊地區(qū)顧氏族人的代表。族人們熱熱鬧鬧地祭祖,慶賀四卷本《車騾門支顧氏宗譜》修成。我看到,雖歷經百年,但顧氏宗祠橫門上“顧氏宗祠”及“光前裕后”兩方石刻匾額仍保存完好。宗祠內,兩塊嵌于墻腳的京磚…
江陰文林包氏是宋代包拯后裔。宋靖康二年(1126)包拯孫包欽自合肥徙句容再徙江陰,居西舜鄉(xiāng),即今文林,為江陰包氏始祖。明代中葉,包氏舊譜散失。清康熙丙辰(1676)又創(chuàng)修新譜,至民國三十七年戊子(1948)五次續(xù)譜,今已58年。盛世修譜。近年來,文林包氏族人包全南、包嘉銘、包炳岳、包盤良等有意續(xù)修宗譜,一直在多方尋找完整…
常州:首開家譜編修風氣之先 常州人修家譜擁有業(yè)界公認的幾個特點:一是藏譜、修譜人才眾多;二是舊譜收藏,既早且豐;三是修譜傳統(tǒng)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四是民間修譜熱潮早于蘇錫而興起。說到常州人的修譜熱,民間收藏家朱炳國堪稱“先驅人物”。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就在民間大量購藏家譜,幾十年來,節(jié)衣縮食,投資數(shù)…
楊氏族譜續(xù)修工作,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準備,于二○○九年九月下旬,正式啟動運作。并在楊氏族人楊鮮平、楊善教、楊建益、楊八康諸君的倡導下,組建了毗陵前黃楊氏族譜續(xù)修編纂籌委會。推舉前黃鎮(zhèn)副鎮(zhèn)長楊鮮平先生為籌委會負責人,辦公地點設在前黃鎮(zhèn)鎮(zhèn)政府內,聯(lián)系電話及傳真:0519-86516311。毗陵前黃,(今屬常州市武進區(qū)域…
2010年1月7日-9日,一年一度的中華馬氏研究院、院務會議在湖北省京山縣召開,來自全國十多個省三十多個市的六十多名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主題是追根尋源,發(fā)揚光大馬氏精神,為建設和諧社會作貢獻。會議總結了自第四屆、第五屆世界馬氏大會以后的馬氏家族有關事宜,本次會議由馬氏研究院副院長馬延光主持,常務副院長馬…
曾列清代四大印譜中心,藏譜修譜人才眾多,研究機構健全家譜,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獨特形式,流傳至今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它起源于周朝,自漢以后,盛行于民間。如今,要修家譜,先到常州已成為業(yè)界共識。開家譜編修風氣之先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吳之光先生向記者介紹說,常州引領家譜編修新浪潮,與特定的歷史文…
歷時6載的《毗陵莊氏族譜》八修譜牒終于告成,昨天上午,莊氏家族成員代表在良茂大廈舉行了頒譜慶典。作為江南名門望族的毗陵莊氏家族,于元末明初自金壇進入常州,以秀九公為遷常始祖,至今已傳24世,擁有650左右的歷史。該家族入常以來,集涓涓細流,至明清已成浩瀚之勢,科舉鼎盛,名人輩出,家學淵源,自成一派?!杜昵f…
歷時6載的《毗陵莊氏族譜》八修譜牒終于告成,昨天上午,莊氏家族成員代表在良茂大廈舉行了頒譜慶典。作為江南名門望族的毗陵莊氏家族,于元末明初自金壇進入常州,以秀九公為遷常始祖,至今已傳24世,擁有650左右的歷史。該家族入常以來,集涓涓細流,至明清已成浩瀚之勢,科舉鼎盛,名人輩出,家學淵源,自成一派。《毗陵莊…
Copyright © 清硯譜社 備案號:蘇ICP備15057863號-2
技術支持:認證100